“在开福区的一个基层单位,曾经有一位工作多年的干部,他起初兢兢业业,为单位做出过不少贡献,然而,随着职务提升,面对各种利益诱惑,他逐渐迷失在权力与利益的漩涡中,利用职务之便违规收受礼品礼金,用‘蚂蚁搬家’的方式为自己非法敛财,最终沦为阶下囚。”这个真实发生的故事,为全区党员干部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。
1月23日,开福区召开第六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。为引导全区党员干部把他律转化成自律,推动以案明纪、以案说法、以案示警,区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选取2024年查办的10起典型案例,编印了《开福之鉴》,在全会上向与会的科级领导干部发放。旨在以鲜活的案例阐释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和纪在法前、纪严于法的理念,教育引导全区党员干部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、加强自我约束、提高免疫能力。
一位与会党员干部感慨道:“看到这些案例,就像看到了身边的人在犯错,心里特别震撼。这些教训太深刻了,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坚守底线,不能有丝毫的懈怠。”
全会召开以后,与会的各单位领导同志,第一时间把《开福之鉴》作为传达、学习、借鉴的生动“教材”,促使大家真正把案例中的教训转化为内心的敬畏和行动的自觉。
交流讨论会上,大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,纷纷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。有的干部说:“以前总觉得腐败离自己很远,现在看来,腐败就在一念之间。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醒,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。”还有的干部反思道:“这些案例让我意识到,权力是一把双刃剑,用好了可以为人民谋福祉,用不好就会伤到自己。我们一定要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,做到权为民所用。”
特别是被通报涉案单位表示,一定以此次为契机,引以为戒、知耻后勇,党委(组)一定落实好纪律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和一岗双责。
从教育引导层面来看,《开福之鉴》就像一本生动的“警示录”,为党员干部提供了生动的反面教材,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,让纪律教育不再是枯燥的说教,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案例,直抵人心。
从预防腐败角度出发,《开福之鉴》就像是一把“手术刀”,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剖析,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发现制度与监管中的漏洞,有针对性地进行完善和加强,形成了用制度管人、管事的长效机制,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。
“纪律建设永远在路上,开福区纪委监委将以此次印发《开福之鉴》为契机,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,完善工作机制,推动纪律建设向纵深发展。”开福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。